韋州古城
韋州古城位于同心縣韋州鎮南一公里處的韋一村。
古城平面呈不規則方形,北墻長631米,西墻長613米,南墻長554米,東墻長551米,東南西北方向各辟一門,墻體黃土夯筑,夯層厚8—12厘米,基寬10米,頂寬4米,殘高10米,外墻四周有馬面,共49座,馬面間距43米。南門設甕城。
城址東有一明代修建的古城,據《嘉靖寧夏新志》記載,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,慶王建宮室于此,棄其西半,展筑南墻,后徙寧夏。
明慶王把利用其東墻為西墻,重筑一城。
明代城址平面呈方形,東墻長516米,北墻長338米,南墻長331米,西墻長51米,東南西北各辟一門,墻體黃土夯筑,夯層厚8—10厘米,內土外包磚,墻高10—12米,基寬10米,頂寬3—4米。
1963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。
韋州康濟寺塔
康濟寺塔位于寧夏同心縣韋州鎮古城內,塔身為八角空心密檐式建筑,塔高13級,高39.66米,1984年維修后高42.76米。
塔的底邊為正八邊形,邊長3.65米,直徑8.74米。塔身無基座,平地筑起,厚壁空心,上下貫通,從底層至頂層僅有4.5度收分。
塔前立有萬歷年前《重修敕賜康濟禪寺浮圖碑記》石碑一通,碑為青石料,碑文800余字。
塔的底層較高,第二層以上被層層密檐平座緊箍,往上收分與剎座寶頂有機結合,形成剛勁有力的拋物線外廓,顯得凝重柔美,展現了我國早期密檐式佛塔的風格。
1985年維修該塔時在塔頂剎座下的五個佛龕內發現了一批明代佛經、銅佛、漢文題記方磚。